虹吸式煮法

 
 
虹吸式煮法在國際間廣受喜愛,煮咖啡的過程迷人,煮出的咖啡味道十足。咖啡滴進玻璃器皿裡,咖啡溫暖的顏色慢慢凝聚,為愉悅的咖啡儀式更增添餐桌氣氛。可惜的是這種煮法的名聲被飯店旅館弄得黯然無光,因為飯店旅館總是先用此法作好咖啡,等客人點咖啡時再加熱。

蘇格蘭海洋工程師羅伯.耐皮爾 (Robert Napier) 1840 年發明此種咖啡壺,真是了不起的發明,壺的構造包括看起來棒透的銀球體,虹吸管,一個濾片以及一個攪拌碗。

方法:將適量的冷水放入底部球形體內,置於火上。過濾器放在漏斗上端,將適量中度偏細或細咖啡粉倒在過濾器上。漏斗接到球形體上,旋轉扭緊。加熱直到水煮開,水上升到漏斗,攪一攪,讓水與咖啡充分混合。水不再上升後,再加熱一會,然後離火,當咖啡都滴入底部的球形體,移開漏斗,大功告成。

(以上資料由加爾第咖啡林育璇節錄並翻譯自:咖啡的故事,作者 Claudia Roden)

比利時壺 - 平衡塞風 (Balancing Syphon)

 
 
平衡塞風是世界上最雅致的咖啡烹煮器具,它所烹煮出的咖啡,香氣豐潤厚實,口感溫柔細緻,不苦不酸不澀。世界各地的咖啡愛好者都被其烹煮的特色與典雅的外表所吸引。藝術性的烹煮過程非常地安全,並能自行完成。

平衡塞風是從英國造船師傅 James Napier 在 1840 年所發明的咖啡壺具,由Napierian 所改良。1894 年由法國人 Preterre 在倫敦申請專利,此後即風靡世界各地。

平衡塞風的烹煮原理非常簡單:透過平衡機制,一端放入熱水至紅銅壺,一端放入咖啡粉至玻璃杯,當水沸騰時,水透過彎曲的細管,從紅銅壺流入玻璃杯中,在攝氏 92 到 98 度之間,與咖啡粉相融,開始萃取咖啡。紅銅壺慢慢升起,火則自動熄滅,紅銅壺溫度開始下降,咖啡粉也釋放到頂點,因虹吸原理,滾燙的咖啡即緩慢回流,轉開連接壺身的旋鈕,咖啡愛好者即可享用貴族般的精典咖啡。

(以上資料由加爾第咖啡林育璇節錄並翻譯自:咖啡的故事,作者 Claudia Roden)

滴露式冰咖啡

 
 
冰塊剛溶化的冰水滴入深炒豆、研磨至極細的咖啡粉末中,經過 8 小時滴漏過程,即可完成。冰滴後立即飲用口味偏苦無香氣,但經過一天的發酵後,口感甘醇厚重。加入糖與鮮奶後更加順口。

整個滴露過程非常優雅,加上顏色的變化,讓我們在品嘗咖啡時,增加許多樂趣。

方法:將冰水與冰塊加入上方的圓球器皿中,並把極細的咖啡粉末放入中間的玻璃瓶中,下方放置咖啡繩呈接容器。敲打中間的咖啡器皿使咖啡粉緊密均勻,調節適當水量,經過八小時即可完成。

(以上資料由加爾第咖啡林育璇節錄並翻譯自:咖啡的故事,作者 Claudia Roden)

義式摩卡壺

 
 
義大利釀咖啡最好用深度烘培咖啡豆,如果按照壺所需咖啡粉量做,應是很濃的咖啡。壓力萃取會產生一點苦味。以下的方法適用於摩卡式咖啡壺,最早的牌子叫「摩卡快速壺」。現在有許多種形式,最新款式只有在義大利才買的到,是用不鏽鋼製造,避免原來鋁製壺所帶來的問題。

方法:將壺的上半身和底部分離,取出過濾漏斗。將適量的水加至安全界線,研磨細緻的咖啡粉裝滿漏斗,不要壓緊。再將漏斗和底部相接並扭緊。咖啡壺放到爐火上,一旦咖啡受蒸汽壓力上升,將火關到最小,氣泡聲表示底部的水都已流過咖啡粉倒漏斗的部位,這時將火關掉。當水不再往上升,就表示咖啡已經煮好了。

橡皮墊圈要經常更換。記住當底部沒有水時,不要放在爐上空燒。如果咖啡壺放了很多天沒用,使用前要先用熱水和硬刷子刷洗乾淨。

(以上資料由加爾第咖啡林育璇節錄並翻譯自:咖啡的故事,作者 Claudia Roden)

濾泡式咖啡

 
 
濾泡法是浸泡式咖啡法中最受歡迎,也是效果最讓人滿意的方法,三角錐型的濾紙袋 (或濾布) 濾掉所有殘渣,留下的是清澈,香氣宜人的咖啡液。濾泡式適宜用細咖啡粉。細粉狀咖啡粉會堵住濾孔,阻礙咖啡液往下流。粗顆粒咖啡粉則會讓水流地太快,做出來的咖啡味道很淡。個人型濾杯直接放在咖啡杯上,大的三角錐型濾杯用於咖啡壺。按照方法泡出來的咖啡絕對是清澈、香味誘人 --- 但是要正確操作。廣受歡迎的電動咖啡機即是按此原理製造。

方法:事先用熱水溫壺,將濾紙放入濾杯,細咖啡粉放入濾杯 (咖啡量匙一匙,通常買壺時會附贈)。倒入一些滾燙熱水濕潤咖啡粉,輕輕搖晃濾杯,將乾咖啡粉塊打散,讓咖啡粉充分浸泡在熱水裡。浸泡大約 30 秒,然後再倒入所需熱水至分界線。咖啡壺如果是抗熱型,可以放在爐火用小火保溫,或放在電爐上保溫亦可。

(以上資料由加爾第咖啡林育璇節錄並翻譯自:咖啡的故事,作者 Claudia Roden)